3月27日清晨5點,我們從台北出發,穿過雪山隧道,駛過蘇花公路,來到美麗的花蓮。我們的車上裝了兩部自行車,百里迢迢地來到台灣觀光學院,為的是要挑戰自己的毅力與耐力。
雖然從2月底報名到現在,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可以鍛鍊,但我二姐和我都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型的人。她平常都早上七點就出門上班,晚上忙到八、九點才到家,只有週末有時間練車。我雖然在台中有輛小摺,但也沒能每天騰出一到兩小時鍛鍊,只能在最後兩個星期,每天在睡前、起床後花個幾分鐘鍛鍊腿部肌肉。憑著這樣的鍛鍊量就要參加2010 NeverStop永不放棄-洄瀾極限挑戰300K,真的是既沒肌力,也沒體力,只能憑上面所說的毅力與耐力了。
我對自行車完全外行,所幸有個在車隊裡很活躍的外甥幫我打點,在出發前湊齊所有的裝備。只是沒想到這小子太邋遢了,借給我的兩套車衣竟然沒先洗過,而我一時不察就把它們塞進塑膠袋裡,等到打包行李時已經過了三個星期。那個味道⋯噁。我趕快清洗、脫水,用暖爐烘乾,等一切搞定時,已經是深夜一點,沒剩幾個小時可以睡了 Orz 無論如何,我總算可以不用外加挑戰自己的憋氣能力了。
因為是和我二姐所屬的童軍團一起報名的,出發前的集結就跟著他們。這個童軍團不是省油的燈,去年就挑戰過NeverStop永不放棄-極限挑戰200K,除了我二姐因速度太慢被「殘念」之外,每個都過關了。雖說是童軍團,來參加的卻個個年紀都不小,看來都是童軍的爸媽,真正的主角-童軍-反而一個都沒到(我外甥算是,不過他從前一天晚上就跟著他的車隊行動,直到快出發時才跑來拿選手號碼牌)。這個童軍團中有老手,從事先發的行前通知裡,我才知道原來認真起來,竟然有那麼多細節要注意,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像是:
防磨屁股:每兩小時擦凡士林,每十分鐘抬屁股透氣真的是太多細節要注意了;我心想,趕快騎都來不及了,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去記得這些,盡量配合就是了。
防抽筋:每30分鐘休息3分鐘,每小時休息5分鐘,2小時大休息一次10分鐘。要拉筋做蛤蟆蹲。每四小時吃一粒BCAA(這是什麼東東啊?)
跟團的好處不只是有老手,打點起補給品也是巨細靡遺,於是我的背包裡又多了好幾樣東西,包括那神祕的BCAA。更妙的是有團員的親戚就住在台灣觀光學院的後門外頭,讓前一天就抵達花蓮的團員可以好整以暇地吃飽睡足。如果我們不是臨時決定當天清晨才從台北出發,想必也可以睡到自然醒,剔牙摳腳笑看一輛輛遊覽車載著各地人馬陸續而來。
終於到了13:00的出發時刻,將近三千人要從校門口蜂擁而出,著實也花了好一陣子。聽說去年的200K,光是出發就耗掉了一個小時。因為計時方式是透過貼在頭盔上的號碼牌裡的晶片感應紀錄的,只要結算的總時間是在時限內就可以了,所以早出晚出沒有差別。
剛開始的20公里我跟在我二姐後面,打算先陪她騎到去年的殘念點。她今年比去年更勤於鍛鍊,大概是期待較高造成心理緊張的緣故,出發前一天就開始出現腳抽筋的情形,到了出發前兩、三小時,連手都抽筋了。這讓我很擔心,決定跟著她騎。她發現之後,堅持要我自己騎,說我的陪騎會讓她更緊張,而且去年就有人因為陪騎的耽擱,最後無法在時限內完成的。後來發現她的堅持是對的,這種考驗毅力與耐力的場合,真的只能各自努力了。
單飛之後沒多久就進入這張海拔剖面圖裡從最低點開始,一路沿著193縣道爬坡到200多公尺海拔的艱苦階段,既考驗人,也考驗車。愉快的下坡總是不夠長,在御風疾行的快感消失之前,眼前立刻就出現另一段上坡。
有一段上坡實在太陡了,我終於忍不住得半途停下來讓大腿休息。正當心裡想著「完了,還不到80公里就快要抽筋了,怎麼騎得完啊?」,一位先生就跳下車來,癱倒在我的左前方。他沒呻吟多久,救援車就很神奇地出現了。兩位救難人員下來幫他按摩,要下手之前還說:「會有點痛喔」。好強又愛面子的我一邊慶幸自己沒那麼慘,一邊害怕等一下自己會忍不住求援,於是趕忙跳上車繼續踩上去,連頭都不敢回,也就不知道是他沒叫出聲來,還是救難人員還沒下手。
奇怪的是,過了這個瀕臨抽筋的狀態後,接下來就沒有再出現快抽筋的狀態,大概是因為我慢慢抓到使力的訣竅了。漸入佳境之後,一路上竟然還能衝能趕,照著自己臨時設定的「七點之前要把我的里程計衝到120公里」等等目標踩。除了在瑞穗的國光南北路上迷了路(沒想到是在中央山脈另一邊的國光路上迷路),靠著宅配便駕駛的指引才回到正途外,一切都很順利,也有閒情逸致欣賞沿路風景,經過久仰的太巴塱時還特別興奮。只能說,東台灣真是美呀!(Google Earth有沿路的3D影像,這裡就不貼任何照片了)
好玩的是,我剛從193縣道轉入比較寬敞的台9線之後,一位先生就騎到我旁邊搭訕。他說在193縣道上就注意到我了,嚇了我一跳,想說我的確有時候因為眼看著設定的目標快要破功了,所以衝得很快,可是好像沒幹過什麼超車之後馬上切進來,害被超車的人的必須趕快煞車的缺德事呀!沒想到他說是因為我騎的不是公路車,卻又很能衝,讓他很佩服(蝦密?有嗎?汗+苦笑)。
聽他解釋,我才了解原來這輛向我二姐借來的車是城市車,效率上不如公路車。專家在前,我只好承認我是第一次參加,車是借來的,之前騎過兩次,覺得蠻好騎的,其他的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還沒弄清楚他的大名,他就丟下「你如果真的要騎,去買一部公路車吧,我們只是贏在車子比較好而已」絕塵而去了。他因為一出發車子就出狀況,下午四點才轉入193縣道,不到晚上八點就轉入台9線,這才讓人佩服啊!
其實像他這類高手真的很多。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我的里程表才剛破100K時,就聽到邊騎邊聊的一群人說有夥伴已經到達60多公里外的折返點(後來聽說最快的不到10小時就騎完全程)。因為回程走的也是台9線,當我還在努力往折返點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有許多高手已經在對向車道飛馳了。將近三千人裡頭,我排老幾,就很清楚了。但這個活動本來就不在互相較量,而在自我挑戰,因此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才是重點。
雖然自我挑戰才是重點,還是難免有喜歡找假想敵的人找上門來。我照著自己設定的目標趕路,加上跑193縣道時的頻繁換檔讓車子出了點問題,無法固定在爬坡檔,因此上坡時必須用力踩,會追過一堆騎公路車的(所以會被誤以為「很能衝」Orz)。有一個車隊不知道怎麼回事,在我追過他們時開始有女生尖聲大喊「xxx,有人在你右邊」,嚇了我一跳,好像我是闖入他們的不速之客。喊到後來,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某些自行車界的不成文規矩,像是不可右側超車之類的(問題是他們騎得那麼接近汽車道,為了安全起見,我當然選擇從右邊超啊!)於是只好趁最前面兩位帶隊的所留下的空檔,鑽到左邊去,來個規規矩矩的左側超車。
哇,沒想到這卻馬上換來「他跑到左邊去了」的尖叫。我心想「煩不煩啊?好啦,路是你們的,我快閃就是了」,就加點勁趕快超過最前面兩位。結果我就成了這兩位先生的假想敵,兩人馬上脫隊而出,用速度壓制給我一點顏色瞧瞧(很怪的想法)。我當時的目標是要在23:00以前抵達折返點,有點來不及了,所以踩得特別快。他們兩位的爆發期一過,就又被我超過,這可能又刺激到他們。弄到最後,雖然我照著自己的進度在騎,卻總覺得好像有整個車隊把我當成對手在較勁。後來我二姐傳來「已殘念」的簡訊,我才跳下車來結束這場無聊的較量。
因為車衣沒什麼牢靠的口袋,我只好把手機放在背包裡,必須停車,解下反光帶,卸下背包才拿得到。結果從22:00到23:00就接了兩通電話,回了兩個簡訊,幾番折騰,最後弄到23:40才抵達折返點。算算時間,只剩20分鐘可以休息。但這已經足夠我吃飽喝足,讓緊繃的肌肉放鬆了。這次休息得比較長,也補充得夠多,回程就一路輕鬆愉快,3:20就回到193縣道和台9線的交叉點。在那邊的7-11休息時,聽工作人員說接下來的路沒什麼太大的難度,當時在場的人應該都可以在時限內完成。我算算時間,六點半之前完成應該沒有問題,差一點的話也可以在七點之前抵達終點才是。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抵達舞鶴之前的爬坡道上,最後的力氣用完了。最後的50公里裡有三段漫長的上坡,雖然沒有之前遇過的爬坡段可怕,但我幾乎都是咬著牙在騎,走走停停了許多次。這時候左邊的膝蓋已經到了一彎起來就會痛的地步,因此就算是過了爬坡段的頂點,也沒辦法太用力踩,以便增加接下來沿著下坡滑行的速度。最後總算在八點出頭抵達終點,總共費時19小時03分,氣喘吁吁地擠進20小時的合格時限。我跟的童軍團表現傑出,幾位媽媽平常都有鍛鍊,都比我早至少一小時就完成了,而那位老手和我外甥都在四點左右就騎完了。
最後的這50公里雖然不算難,卻好像考倒不少人。我沿路看到好幾位把車子丟在一旁,躺著呼呼大睡的(也有女生),雖然擔心他們會睡過頭,但是自顧不暇。這位先生的成績和我差不多,比我早50分鐘就到達舞鶴檢查站,但也差點栽在這一段。看來這50公里的考驗真是應了「行百里半九十」的俗諺啊!
回台北之後,狂睡了一個下午,醒來吃吃喝喝之後,又再睡了一晚。左腿膝蓋慢慢地不再一彎就痛個半死,到了29日中午雖然還會痛,無法像以往健步如飛,但已經可以裝作沒事的樣子,拿著合格奬牌和「英雄狀」到處炫耀了。
在騎那最後50公里時,我心想我到底哪根筋不對,沒事跑來花東縱谷自虐?風景沒賞到多少,還累個半死、痛得要命。我外甥說他騎到一半時,有位阿伯(顯然是騎得很快的高手)和他聊起來,也是講著「想不懂怎麼會頭殼壞去,不在家裡看電視,卻跑來虐待自己」之類的話。童軍團的那位老手在活動結束之後馬上說要組隊去挑戰400K,大家聽了紛紛閃人。看來不管有沒有練過,騎著麼長的距離都很痛苦。
剛騎完時,我覺得這太辛苦了,自我挑戰成功一次就夠了。沒想到的是,到了30日我不知不覺地看起NeverStop-永不放棄系列活動,開始在想下次要找SRC團隊裡的誰一起去自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