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Friday Harbor Laboratories... 靈感的搖籃

剛才拜讀了阮老師的分享,文中所提到的 Friday Harbor Laboratories (FHL),真是一個好地方。其實,我總共去了兩次,都是去修暑期課程。

1998年,博一的那年暑假,為了找尋論文題材,去那兒修了海洋無脊椎動物學,之後就一直很希望有朝一日,能以這群生物為研究材料。
2004年,著手寫論文之前,則是為了評估下一個研究方向(鼻腔的功能形態與流體動力)是否可行,而再次踏上那個島。當時修的是 Adam Summers 和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Beth Brainerd 開的魚類功能形態與生態學,鯊魚鼻子的 project,就是那時的產物。
(結果,現在我在研究無脊椎動物的鼻子 :))

FHL 之於我,就像對許多人一樣,是靈感的搖籃。他們的設備陳舊,但卻有一群熱情的常駐、和每(幾)年定期回去做研究的科學家。這群人,成為那裡最珍貴的智囊團 (think tank)。我們住在宿舍(當時住在 Dorm B),餐餐搭伙(在地圖中的 Dining Hall),因此有許多機會和這群充滿研究熱忱的科學家混在一起。不知不覺地,我們這群小蘿蔔頭,也感染起那種言談間互相分享研究心得(和困難)的習慣。雖然每次都只待五星期,但是,那是我成長最快的五個星期... 語言上,全島大概只有我會講漢語吧,所以英文進步得很快;智識上,則是史無前例地投入在學習一件事上,是那種除了吃和睡之外,所有時間和心思都放在上面的那種投入。

許多挫折,也在緊湊的課程中,縮短了發生的間隔。怎麼辦?馬上去解決啊!把眼前的絆腳石移開,就又可以向前跨一步,再迎接下一個絆腳石。在那裡,我才發現人的潛力無窮。如果困難暫時無法解決,就凝視著海,聽著潮來潮往拍打岸邊的聲音,抑或是望著天空以及映照在海面上的月... 心頭就平靜起來,腦子也清晰許多。

有一天,實驗做到半夜三點多吧,收拾好一切,拖著疲累的身軀,把幾隻鯊魚用半滿的兩個水桶裝著,沿著高低起伏的岸邊,從循環水槽室 (Lab #7) 提回實驗室 (Lab #2)。全身都是鯊魚味地回到宿舍,洗個澡後,在床上翻來覆去,腦中想的盡是該如何分析和解釋 data... 索性起身,帶著筆電回圖書館(在岸邊 Office 那棟樓),一邊分析,一邊查文獻... 就這樣,窗外的天光漸明,忽然有股衝動到岸邊走走,迎接日出。拿了相機,暫時拋開卡住的數據分析,就這樣,沿著岸邊和碼頭(即地圖中的 Dock 區)來回走了幾趟,規律的潮浪聲也讓繁亂的思緒規則了起來。看看時間,差不多要日出了吧!於是,拿著鏡頭對向太陽升起的那一方,靜待著... 那一時刻,2004年8月8日,早上 6:29... 拍下這一張照片。
那是一個星期日的早上,早餐(其實是早午餐 "brunch")要 10 AM才提供,所以是一週一次的晚起日。在實驗室的碼頭邊,我是第一個迎接父親節的人,其實是唯一的啦,因為美國人的父親節不在 8月8日(意外發現,只有台灣的父親節在這一天)。

而這一道曙光,在日後每回我疲累、受到挫折時,都能喚起當時那種全心投入的研究熱情,也隱隱感受到,來自FHL的那群科學家的支持。

1 則留言:

凌遠 提到...

這張照片,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