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分享]Seeing the smaller picture

這一期的Nature有篇文章,談到了影像在生物學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提到了物理學(家)的影響。文章很短,只有一頁(扣掉圖的畫,其實只有大約2/3頁的長度),而且寫得淺顯易懂。推薦各位去讀讀。

近代生物學的起源和自然史關係密切,所以一點兒都不意外地,當時的生物學是圖像式的。最有名的例外大概是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只有一個圖,而且還是相當抽象的演化樹。撇開這類例外,生物學大致上是頗為「影像導向」的。但是,到了1950年代,隨著長於抽象思考與操弄數字的物理學家紛紛跳進來,參與分子生物學的創建,影像的角色就越來越邊緣化。不過,由於這幾年來物理學在光學技術上有許多新進展,所以生物學在引進這些技術之後,就又變得越來越影像化了。我從來沒想到以具有歷史縱深的角度來看生物學的影像化,因此覺得這篇文章蠻有意思的。

於是,就想到一個主意:也許不論做的是實驗或理論,我們這個團隊裡的每位學生都應該要會至少一種影像化的技術。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1 則留言:

KJC 提到...

真有意思,我從來沒想到visualization 在過往的生物學發展中的轉折。畢竟,對功能形態學而言,影像化向來都很重要。

2004年夏天在 Friday Harbor Lab 修課時,正值國際脊椎動物形態學會議,我沒去參加,但透過參與的老師和助教轉述:形態學的發展已經停滯許久,甚至早被宣判為「死亡」的生物學門,但也因近年來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又再度活了過來,更使如生理學及生物力學等領域,往前跨一大步,達到真正研究 "Form & Function" 的目標。

roan分享的這篇文章中,引用了Schaechter在其部落格中的一篇文章 "The Age of Imaging",連結在此,有興趣的伙伴們也可以去看看。
http://schaechter.asmblog.org/schaechter/2008/03/the-age-of-im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