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用email寄給BJC成員一篇專訪,因為好像有些實驗室成員沒有在BJC的郵寄名單上,所以貼在這裡:專訪李文雄院士。
我常講,學業成績好不見得研究可以做得好;反過來說,成績不好不見得做不出好的研究。李文雄不就說他有很多都沒學好,不是那種唸一次就懂的人嗎?學業成績好不好不只是學生努不努力的問題,還牽涉到老師拿什麼來評量學生、有沒有讓學生有學習動機等等的問題,所以真的不必太認真看待。
這篇專訪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也都是我們這幾位老師常常在說的;心有戚戚,所以就丟出來和大家分享囉。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分享]專訪李文雄院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寫這篇分享的時候,因為時間有限,有些感想就沒寫了。在這裏補充一下。
就像擔任專訪的劉太平說的,規畫了個undergraduate research要學生讀讀paper想一想,但有些老師覺得大學生還是應該多讀點書再說,所以「台灣的學生是台灣的老師教出來的!」換言之,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老師這一邊。學生如果沒有警覺,很瞎地跟著老師走,是有可能被教壞的。
專訪裏面提到挑戰。我很喜歡挑戰學生,也很喜歡學生挑戰我。不過,後者發生的機會不多。
有一次有位老師邀我去參加他的導生聚,我坐下來聊沒幾句話,坐在我對面的那位大四畢業生就跟我翻臉了。那幾句話很簡單,只是問他接下來要去哪裡?他要去的那個學校的物理所哪一點吸引他?讓他決定去報考?或許是已經沒有顧忌了,他很明白地說他討厭我「老是講話帶刺」。
我十分錯愕,因為根本不記得先前和這位學生交談過,怎麼談得上「老是」?好吧,就算我記憶力很差,全忘了自己以前是怎麼刺他的,那兩三句話也只是關切一下,想知道學生有沒有想清楚下一步,還沒到把刺裝上去的時候咧。
我記得我告訴他,為什麼會問那些問題、為了讓他覺得不舒服而向他道歉、請他放心用餐,因為我接下來不會再打攪他。還好瑞堂助教就坐在我旁邊,剩下來的時間就聽他和那位學生聊就好了。
我帶研究所的書報討論都會明白鼓勵學生們隨時提問挑戰在台上報告的人,但每次都有學生會在期末寫回饋建議的時候說這樣很不尊重報告的人。有一次是我自己上台示範,有人在講完後的書面回饋(不記名的)裏竟然說學生批評老師「成何體統」!不記名的都這樣了,難怪學生挑戰老師的情形很少發生。
為什麼那些問題帶刺?為什麼提問挑戰是不尊重?為什麼學生批評老師是不成體統?我猜大概是被老師教壞了。遇到質疑與挑戰時不直接面對問題,反而選擇逃避,乃至抬出道德高帽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當然不會就事論事,而會選擇逃避與反控,把頭埋到「帶刺」、「不尊重」、「不成體統」所構築的沙堆裏。根據我的觀察,提倡「尊師重道」的老師多半是沒有膽量面對質疑與挑戰的老師,不論質疑挑戰是來自於學生、其他老師、或自己。
劉所提到的規劃及李的回應顯示,他們都希望台灣的學生能多接受挑戰,從挑戰中學習;但同時有些老師覺得大學生太嫩,不足以接受挑戰。我要大膽地說,那些覺得大學生太嫩的老師很可能會把學生教壞。原因很簡單,他們看到的不是學生所面對的挑戰,而是學生的火侯,因此當他們面對學生的挑戰時,大概也只會看到提出挑戰的學生夠不夠格,而非挑戰本身。
當然囉,學生多半比較喜歡那些「不操」的老師;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被人家認定能力不足以接受挑戰有甚麼好高興的?
最後,正如先前說過的,很多時候,問題出在老師這一邊。所以,也有可能我的想法是錯的,會教壞學生。請提出質疑與挑戰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