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靈長類考古學

上星期的Nature雜誌有篇在談靈長類考古學的review,將這門剛萌芽的跨領域科學的緣起、目標、課題介紹給科學界。考古學向來的研究對象是人類,靈長類學則聚焦在現存的靈長類的各種行為;靈長類考古學結合了這兩門科學,將考古學應用到靈長類的活動遺蹟上,尤其是這些活動所憑藉之工具的化石。

之所以介紹這篇文章給大家是因為兩年前Vogel教授在生物物理研習營的通俗演講中,談到如何用生物力學來幫助考古學研究;同樣的,靈長類考古學裡也有生物力學發揮的空間。舉例來說,這篇文章引用的兩篇發表在《美國物理人類學期刊》(Americ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裡的研究報告就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工具的物理特性使用工具時的生物力學。還記得Vogel教授演講片段的人應該會發現第二篇文章的圖看起來蠻熟悉的。

至於台灣有哪些單位與科學家在研究靈長類,那就要請紀老師來開講了。

2 則留言:

KJC 提到...

台灣只有兩種靈長類(除了動物園外):人,和台灣獼猴。

提到台灣研究靈長類的專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吳海音老師(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吳老師的碩士論文是「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中所能找到最早關於台灣獼猴研究的論文 (1986)。

此外,哺乳動物學專家李玲玲老師的實驗室(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也進行台灣獼猴的相關研究,曾經在 BJC 演講的蘇秀慧老師(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便是李老師的學生。

此外,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的徐芝敏老師,也進行台灣獼猴相關研究。

roan 提到...

關於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工具化石,這篇讀者回應提出一個另類觀點:會不會是遠古時期的鱷魚所遺留下來的胃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