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演講後雜感] 新領域和生物力學家的誕生

自從中山大學莫顯蕎教授來 BJC 演講後,就一直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是關於演講中多次提到研究盲鰻 slime 的生物力學家 John Gosline,和生物力學研究是如何在美國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動物學系裡展開的...

在 Duke 唸書時,我見過 John Gosline 三次,都是他受邀來演講的場合-- 第一次他講的是馬蹄,第二次是蜘蛛絲,第三次就是盲鰻的slime。因著他研究的主題,到研究內容的廣度、深度,當時就對這位玩各種奇特生物材料的生物力學家十分崇拜。由演講中,到之後追溯他發表的文章裡,不難看出他對每種生物材料,都深入探討 "What" (力學特性)與 "How" (材料特性的形成機制,多與巨分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相關,以及基因調控等)~如此紮實完整的研究,方能成為後世仿生科技參考的重要文獻。除了蜘蛛絲和盲鰻的 slime 外,他的學生也研究過貽貝足絲的力學特性~說老實話,當年我在讀那些 papers 時,心中不免嘀咕著:「研究足絲要做什麼?有什麼用?」多年之後才發現,貽貝足絲的黏附特性,已成為當紅水陸兩用膠的仿效對象。

Gosline 是生物力學大師 Steve Wainwright 的開門弟子,大概也是 Duke 動物系產生的第一個生物力學博士吧(我大概是最後一個!)!Wainwright 在 UC, Berkeley 念博士時,Gosline 正是該校的大學部學生,就這樣認識、並追隨 Wainwright 來到了 Duke 攻讀博士。當時的 Wainwright,是個新任的助理教授,尚在摸索未來的研究方向-- 據他說,在 interview 時,他告訴當時的系主任 Knut Schmidt-Nielsen,他將以物理觀點和方法,來研究生命現象 -- 數年後 Seven Vogel 加入,就這樣,Wainwright 和 Vogel 成了三、四十年的工作夥伴,一同培養出許多生物力學家。

話說當時的 Gosline,選擇了以海葵體壁的結締組織做為材料,探討其力學特性,並提出巨分子模型來解釋量測到的現象。他原本就對化學很在行,但材料力學卻是動物學背景的師徒二人所陌生的領域。因為研究需要,老師開了門生物材料力學的課,帶領 Gosline 和其他研究生,一同學習這門未曾碰觸過的知識,除了自學基本材料力學知識外,每個學生負責不同的生物材料,開始進行文獻搜尋和閱讀。就這樣,一群門外漢開啟了Duke 動物系在生物材料力學的研究領域。Gosline 畢業後,Mimi Koehl 繼續以海葵體壁結締組織做為材料,進一步探討其力學性質對海葵適應不同海流環境時的影響,自然而然地,將 Vogel 的流體力學專長,整合進原本師承 Wainwright 材料結構力學的研究架構中。就這樣,從 1960 年代中葉以降,Duke 的生物力學研究主題持續演化中,也引領著美國比較生物力學的風潮... 演變的驅動力,正來自研究生的創意、熱情,以及樂於和學生一同學習成長的指導教授。

而在那堂師生一同學習的課中,所累積的許多珍貴文獻資料,讓已畢業的 Gosline 與老師 Wainwright 決定寫本書,來介紹生物的力學設計(Mechanical Design in Organisms),並邀請材料力學專家 (W.D. Biggs) 和骨骼力學專家 (J. D. Currey) 合力完成。這本書成為許多生物材料力學的門外漢(包括我自己),認識這個領域的重要著作。

在 Gosline 畢業後幾年,還有這麼一段插曲... 有一位優秀的大學生跟著 Wainwright 做實驗,做出興趣來。大學畢業前夕...

Steve Wainwright 問他:"So, what's your next step?"

他回答:"I CAN'T go to school forever."

這個回答讓 Wainwright 有點錯愕...一個前途似錦的大學生,該不會失去持續的動力吧!

學生接著回答:"I need to DO something."

就這樣,他在大學畢業後,留在 Wainwright 的實驗室裡一年,進行了蜘蛛絲力學性質的研究。一年後,他追隨大師兄 Gosline 到加拿大 U. British Columbia 攻讀博士(沒錯,又一位開門弟子!)。他的研究成果,在一個月內雙雙刊登在 NatureScience,顛覆了過去對黏液在腹足動物(如蝸牛)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了解。這個大學生,就是 Mark Denny~相信我們實驗室的夥伴們,對他應該不陌生!

[其他關於 Duke 動物系是如何培養生物力學人才,以及來自該系的幾位生物力學家的小故事,請見 Vogel 的訪談報導(將刊登在今年六月、八月的物理雙月刊中)]

沒有留言: